图片
图片

新闻中心/News

您当前所在位置: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生态建设 守护好绿色家园

 

图为:竹溪县中峰镇同庆沟村(陶德斌 摄)

 

图为:丹江口市城区

 

图为:偏头山林海

 

图为:城市综合管廊内景

 

图为:城市综合管廊

 

图为:滨江小城

 

图为:房县军店镇

 

图为:樱桃沟三月花开美如雪

  2015年7月18日,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刘吉(右一)授予十堰市全国最佳生态环保城市荣誉称号。

  在大山夹缝里,城市如何发展壮大?“都市蜘蛛网”等城市顽疾,如何破解?如何提高城市档次,打造宜商、宜居城市环境?不光是一线城市,更是很多中小城市建设者的致力追求。十堰市积极作为,科学拓展城市空间,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家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两年内计划完成23条、总长达55.32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主干网络,打造真正的百年工程,造福百万市民。

  十堰,一座在大山夹缝里成长发展的城市,建设者们凭着科学、坚韧和毅力,坚持地上与地下并重,地下管廊建设如火如荼,城区道路里程快速增长,污水收集管网不断延伸。如今,十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文明程度不断进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组团扩容 中心城区大变样

  从如今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到2020年达到 80万人,2030年控制在 100万人左右——十堰,正阔步迈向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未来,十堰城区将结合地形条件,适度紧凑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优先保证社会公益设施、社会保障性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用地需要,完善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各项设施,促进城市功能结构优化调整;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突出山地城市特色,构建精致集约的城市,成为面向国际的生态文化旅游名城。

  中心城区的发展主方向是向北向东。其中,现城区西部的花果组团以向西北方向发展为主,东部的白浪组团主要向东向北发展,城市中部地区主要向东拓展,并与茅箭组团整合对接。“东拓、西进、北扩、中优”是中心城区的空间发展策略,以此提升城市空间承载力,完善区域中心城市职能。

  按规划,十堰中心城区将形成“中部三片区、东西两组团、多中心带状组团式”空间布局结构。中部三片区即城市中部地区,是城市的核心功能区,由老城片区、新城片区、茅箭片区组成,重点发展城市公共服务和居住职能。

  东部白浪组团要发展工业和商贸业,并结合产业发展,配套完善相应的居住、公共服务等设施。西部花果组团则是城区西部集汽车生产、研发、物流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组团。

  统筹发展规划勾勒出了十堰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未来面貌,在六里坪、黄龙、长岭、青山、均县、武当山等7个城镇组团围绕着十堰城区,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以及功能统筹。

  各个组团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推动规划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和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城镇组团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相互分工协作,完善十堰区域中心城市功能。

  按照统筹发展规划,规划区划分为北部滨江生态发展区、中部城镇协调发展区和南部自然生态保育区三大部分。

  北部滨江生态发展区包括武当山特区、六里坪镇、均县镇、青山镇、茶店镇及柳陂镇的部分地区。区域内禁止污染型产业布局,产业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研发、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农业等高附加值的生态型产业。

  中部城镇协调发展区西起张湾区黄龙镇,经中心城区、六里坪镇区,东至武当山镇区,是规划区重点发展地区。该区域突出旅游、汽车、商贸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各城镇在功能和产业定位上相互协调,实现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对接和共享。

  南部自然生态保育区包括大川、茅塔、西沟等乡镇。规划该区域应以生态保护为主,人口适度向中部城镇协调发展区转移。结合生态保护,适度发展对自然环境扰动较小的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如高山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生态茶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体验游、茅塔乡的红色旅游等。

   “两横三纵”撑起城市交通骨架

  十堰从无到有,依山而建,城区道路曾经因弯曲狭窄,影响人们出行。近年来,十堰坚持生态发展,夯实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十堰城区道路系统分为四个层次:主骨架系统、主干道路系统、次干道路系统和支路系统。主骨架系统由城市快速路和连续性干道组成,是为长距离以及城市组团间的机动车交通服务的道路,机动车道数不少于6条,设计时速为60-80公里。十堰“两横三纵两环”网络,共计26条道路。

  两环:车城路-公园路-江苏路-北京路-凤凰路-车城南路;发展大道-许白路-白浪路-丹江路-武当路-车站路-车城南路-三峡路。

  三纵:郧阳路-凯旋大道-凯旋大道延长线;北京路延长线-北京路-江苏路-人民路;林荫大道二号线-凤凰路。

  两横:建设大道-镜潭路-湖南路-中岳路-上海路-重庆路;建设一路-东岳路-柳林路-浙江路-机场大道。

  今年,市政道路建设再次提速,拟开建的6条市政道路为武当路复线、三峡路、航空路、火箭路、林荫大道1号线、林荫大道3号线;2座立交桥为浙江路跨火箭路立交桥,上海路—北京路—重庆路过街及车行立交桥;7处过街人行天桥为邮电街口过街天桥,郧阳中学过街天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过街天桥,八一巷过街天桥,人民公园过街天桥,文化广场过街天桥,上海路湖北医药学院过街天桥。

  这批工程完工后,十堰城区交通路网大格局基本形成,将形成“外部成环、内部成网”的交通网络,对提升城市交通服务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聚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管廊 铸就城市百年大计

  十堰市是国家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两年内计划完成23条、总长55.32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主干网络。全省三分之一的地下管廊,在十堰建设。一个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地城市集约化建设模式、生态敏感区绿色开发模式、老工业城市政企二元管线体系整合模式”示范样板,正建设得如火如荼。

   为什么要建综合管廊?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血管”,延伸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为人们的生活输送着必需的能源。但过去由于缺少统筹规划,每年因建设施工误伤地下管线造成的停水、停电、断气断网事故不胜枚举,不仅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相关部门的抢修任务也十分繁重。

  与此同时,由于这些管线涉及的职能和权属部门繁多,多种管线相互交叉却又自建自管。地下哪条管道坏了就“拉”开道路进行维修,修好再把道路上的大口子“拉上”,道路沦为“拉链马路”,给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都带来巨大影响。

   建设综合管廊有什么好处?

  如果说城市的地面是寸土寸金,那么城市的地下就是“一寸土地两寸黄金”。一片土地上如果有一条22万伏、50万伏的高压线,那么,它的下面将不能建设任何建筑,综合管廊却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能把管线全部入廊,还可以走雨水、污水等线路,而且一次投资能管上百年。

  不仅如此,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能快速地对地下管线的运行开展检测和排查,管线发生问题后一目了然,让管理、维修更快捷,避免了因管线问题导致的长时间停水停电等情况。同时,资源能源的输送效率也提高了,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建设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打通“地下生命线”,可使地下的空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集约化利用,可将供热、供水、电力、通信等市政公用管线归集到一起,统一管理,维修管道再不用给道路“开拉链”。

  十堰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为采取“贯穿东西,敷设南北一体化”模式,构建干线、支线和缆沟三层次有机衔接、成网成片、层次分明、系统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骨架网络。

  管廊截面设计有单舱、双舱、三舱、四舱4种形式,规划入廊管线包含给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热力、直饮水和真空垃圾等11类。此外,管廊配有消防、供电、照明、通风、排水、标识、监控与报警七大附属设施系统,同步配建4座智能化控制中心(2主2副)。建成后,将在十堰市形成“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管廊骨架网络,服务范围7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72万。

  到2030年,城市中心城区将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共315365米,其中干线管廊31段共73302米,支线管廊57段共143540米,主要缆沟38段共98523米,总投资约128亿元。

  截至目前,十堰23条综合管廊路段全部开工建设,开工里程达53.2公里,全项目已累计完成沟槽开挖37公里,主体结构32公里,主体完成率超过60%。此外,项目共包括7条管廊隧道、两座管廊桥及4座智能化控制中心。根据项目推进计划,试点项目全部建设内容预计在11月30日前全面完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