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新闻中心/News

您当前所在位置: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打造绿色明珠 构建多极发展——湖北绿色发展与多极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近日,由湖北省社科联、荆州市人民政府、长江大学联合主办的2017湖北发展论坛在荆州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湖北绿色发展与多级发展的走向贡献真知灼见,在支持武汉、襄阳、宜昌加快发展的同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共促多点支撑、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湖北发展进入“提质”阶段,作为“千亿俱乐部”一员的新兴增长极,荆州市勇争排头兵、稳下鼎足棋,在不断探索,力求实效的同时,努力成为江汉平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重要中心城市。

  优化发展格局 振兴鱼米之乡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 潘家华

  湖北的发展格局明显呈现出“一主两副多极”的状态。客观上讲,武汉负担过重,宜昌、襄阳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多极潜力巨大,需要强化。因而,湖北的经济发展布局可作适当调整,一主减负,二副提质,多极强化,使得湖北均衡发展有后劲。

  根据湖北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武汉占全省经济体量超35%,而武汉的三产增加值占湖北第三产业增加值45%以上。把宜昌和襄阳加在一起,三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约占据湖北2/3的经济体量。省会城市首位度高,似乎是好事,有利于带动全省其他地区的发展。但从另外一方面看,首位度太高,一城独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人才、资金的“虹吸效应”,造成湖北的经济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的现象。失衡这个词也许不准确,但是不均衡这个词一定是准确的。所以我建议“一主”要减负。“两副”,基本上都是二产为主,三产相对来说较弱。如果没有三产高品质的教育、文化,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质量,影响力是带有问号的。如果“两副”不提质的话,那么这个“两副”将来的发展对于湖北省均衡的布局也是带有问号的。

  荆州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历史上受制于长江洪患。现在这种情况不存在了,荆州的硬件环境得到了历史性的改观,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行,截断了“巫山云雨”,荆江再无险。这对于荆州,甚至湖北,是一种历史性的改观,更是发展的保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已经进入中后期,许多地区甚至已经迈入后工业化阶段。荆州后发优势在生态、在环境、在鱼米。工业化水平高的地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荆州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重复沿海地区的工业化老路。必须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企业模式。新材料、新能源、有机食品、康养服务,才是江汉平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今天,坚持绿色发展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技术、人才。从何而来?荆州在历史上对于中国的发展,贡献非常大。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农业补贴工业,以乡村支援城市,是有机制保障的。改革开放后,这种以农补工、补城的状态也没有改变。随着工业发展,城市扩张。国家提出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里人,有资金、有技术,希望到农村来,但是,因为土地问题,现行制度难以让城里人在农村立足,带动一方水土。为了避免城市无限膨胀,吸引积累一定财富和知识的外出群体返乡,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让城里人、城里资金,能够回到农村。

  2017年8月21日,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农村土地可以直接建房出租。以北京、上海为例,土地成本占房价构成的70%,这部分就可以免去。加上开发商环节的省去,农村集体建设的租赁房成本可能只有商品的20%(一线城市)到30%(二线城市)。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自行开发运营,也可以通过联营、入股等方式建设运营集体租赁住房。这也就意味着,农村的土地资产可以盘活,城里资金、人才可以去农村发展。当然,江汉平原作为农业主产区,历史上形成的文化惯性,需要转换思维,改革开放,大刀阔斧,吸引精英来帮助发展。

  加快长江中游重要中心城市建设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秦尊文

  荆州不仅是湖北省内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而且应当在国家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战略中找准自己的坐标,努力打造长江中游重要中心城市。

  一、要抓住机遇

  荆州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长江流经荆州483公里,占全省长江干流岸线的45.6%,占长江干流的17.1%,这个比重在长江干线地级市遥遥领先。2009年,荆州市政府就批准编制荆州长江经济带总体规划,在湖北长江经济带中也是率先的。现在,荆州被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多项国家战略覆盖,还获批了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应抓住机遇,力争有更大的作为。

  二、要明确定位

  现在对荆州有各种定位,如全国优质的农副产品加工区、长江中游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文化服务业重点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密集区、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展示区、现代农业及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区域性流通节点等等。但这些都是在某一功能上定位的,我认为落脚点还是打造长江中游重要中心城市。

  三、要完善交通

  要结合蒙华铁路、荆州机场等建设,打造交通大枢纽。蒙华铁路建设的初衷,就是北煤南运,但回去拉什么?荆州要积极研究。要把荆州作为集散地,将南方的农产品在荆州集中,然后运到北边。同时,加快机场建设,加强长江航道治理和港口建设,加快江汉平原货运铁路、高等级公路和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构建适应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要集中财力,重点支持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四、要扩大开放

  要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甚至自贸区,要规划申报荆州水运口岸和航空口岸,在这个方面有大的动作。此外,还可研究借助蒙华铁路对接“一带一路”。依托这条铁路继续向北,可以对接到蒙古国和俄罗斯。

  五、要推进双创

  2009年1月,国务院在全国确定了82个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荆州市名列其中。荆州科技、教育资源位居全国地级市榜首,是湖北省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拥有高等院校8所,其中长江大学是全省建有15个博士点的省部级综合性重点大学。科技人才集中、智力优势突出,利用荆州人才聚集地的优势,搞好创新创业。要注重抓好“回归工程”,让更多的荆州人回荆州创业、就业。

  推进湖北农业绿色发展的几点建议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不断明确绿色发展工作重点、加大农业产业功能优化和完善农业绿色发展保障体系,对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和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一、明确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重点与思路从湖北的地域空间看,荆州是湖北重镇,湖北农业的重心在荆州、在江汉平原,这里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最优的资源配比结构以及优越的社会资源基础。以荆州为龙头,将江汉平原的资源环境、资本环境、人文环境统筹起来,实现有机整合,如肥药减量化下的稻虾绿色养殖,旅游观光休闲下的田园综合体打造,原料充分供给下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内修人文、外修生态”的综合环境良化,对发挥农业六次产业效应意义极大。

  二、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功能优化

  在绿色发展观的引导下,湖北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使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和价值内涵得到充分发掘,不断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以形成“倍数效应”,如农产品进入加工业推动了农业第二产业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所蕴含的生态服务、旅游观光、科技教育等衍生形成农业第三产业,这种农业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成就了农业的“1+2+3”或者“1×2×3”的六次产业,大大拓宽了农业发展思路。

  三、处理好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关系

  农业绿色发展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关注长期目标的实现。为此,需要处理好几组关系,如通过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来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关系;通过生态保护、土壤修复和地力恢复,实现“藏粮于地”和促使产品供给与环境生态的“双保”关系协调;通过调结构和转方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和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以及完善农业补贴,促使农民增收,解决好生态保护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四、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保障支撑体系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深入持续地深化改革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运用各种措施,建立与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如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体系,以科技创新与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相融合的科技支撑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绿色发展有序推进。

  绿色发展更要注重风险决策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秦天宝

  近年来,一些地方环境风险所致“邻避事件”频发,出现了政府、企业、民众“三输”的结果。即政府中止或暂停项目,公信力受损;企业经过合法程序的项目受阻,巨额投资打水漂,经济利益受损;民众反对和抵触,部分过激行为触犯法律并受到制裁,可能的社区福利受损。深层原因是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环境风险项目的需求增多;公众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对生活便捷和健康提出了双要求;以及社会信任体系的薄弱。

  可以说,现阶段环境风险项目争议事件频发的直接原因是风险沟通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的政府公信力受损。我国当前的环境风险项目决策过程,大多是先由专家针对项目作出科学论证,然后由政府公布论证结果,同时宣布该项目正式立项建设。这一决策过程过于偏重技术层面,缺少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基本上是专家和政府自说自话,缺乏社会、政治、文化层面的考量。

  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成功经验,政府想要破解环境风险项目“三输”现象,最终实现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赢”的结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及时、主动、有效地公开环境信息。信息公开是风险沟通的基础,环境风险信息可以自由获取是各方主体能够有效沟通的前提。由于公众在环境风险信息的获取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就需要政府、专家和企业及时地将相关的科学结论和风险项目的规划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将科学语言和专业术语转化为大众化语言。

  其次,构建便利、合理的公众参与方式和渠道。公众充分参与风险沟通和风险决策,可以平衡专家的观点,可以监督政府的决策行为,可以支持或改进风险项目的规划,同时也有利于分担日后可能出现的环境责任。公众参与为风险项目的决策提供了合法性的来源;并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公众对风险项目的疑虑。因此,我国今后应当着重构建便利、合理的公众参与方式和渠道,用制度保证风险决策过程中有效的公众参与。

  最后,给予受影响群体适当合理的利益补偿。环境风险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也需要项目周边社区民众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他们承担着项目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群体给予适当合理的利益补偿。补偿方式包括货币性补偿和非货币补偿,货币性补偿主要有税收减免、电费补贴、经济补贴等,非货币补偿主要包括社会生活设施改善,如增加绿地、公园、图书馆、健身设施等。

  在推进绿色发展的当下,环境风险项目决策过程应当在重视效率的同时,平衡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公众的意见,重视社会、政治、文化层面的考量。通过及时主动的信息公开、便利合理的公众参与,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找到最大的利益共同点,最终达到政府、企业、公众的“三赢”局面。

  把荆州建设成为全省多极发展排头兵

  中共荆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智

  近年来,荆州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厚植大开放、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切实把勇当多极发展排头兵的决策部署转化为荆州转型赶超、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共抓大保护,建设美丽荆州

  荆州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在全省乃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格局中特殊的战略地位。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载体,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责任制,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五城同创和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等工作建设。

  二、厚植大开放,构建改革开放创新高地

  大力推进改革攻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积极对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争取将荆州纳入湖北自由贸易区的范畴,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以开放口岸、B型物流保税区为重点的“大通关、大通道”建设,打造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构筑大交通,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推进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综合交通建设。规划建设“1+N”民用通用机场,确保荆州机场2019年建成通航。加快推进蒙华铁路、荆荆城际铁路、江汉平原铁路等项目建设,打造“两纵两横”铁路网络。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抢抓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机遇,推进“一港十区”组合港建设。

   四、培育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壮大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信息、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支持凯乐量子通信打造千亿级信息安全通讯产业园。按照“低碳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荆州高新区创建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

   五、建设现代大城市,打造江汉平原新中心

   统筹“一江两岸”,加快“四桥两环”交通同城化建设。深化“一城三区、一区多园”改革,以园建城、以产兴城,以产业融合推进发展融合、城市融合。

   在服务荆州绿色发展多极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长江大学校长 谢红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并成为我们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部分。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些都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目前荆州市正在实施古城区的保护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荆州市政府提出搬迁古城人口,逐步减少到五万人左右,人口如何疏散,古城区如何发展,国家和湖北省有没有类似古城区保护的经济补偿政策,值得探讨。我们了解到国际一些组织(机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21个指标体系,排在前几位的是:贫困、饥饿、健康、教育、公平、水和卫生。包括荆州在内的中国许多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还是面临完成可持续性体系的问题。

   事实上,荆州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力图体现绿色发展和多极发展的。以长江大学在服务荆州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实践为例,近年来,长江大学充分发挥在石油、农学、区域经济、荆楚文化方面的研究优势,积极参与荆州市的建设和发展,鼓励教师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兴办高新企业方面积极努力。目前在机械、化工、智能制造、电子仪器仪表等高科技产业,由长江大学参与的就有20多家,产值达到20余亿元。

   此外,还培育了一大批代表荆州未来发展的骨干企业,年产值达到数千万元,税收达到两千万元,解决了一千多人的就业问题。我们还在荆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一千九百亩的长江大学农业科技产业园,荆州市政府表示将全面依托长江大学的科技力量申请国家级的农业科技产业园示范区。另外荆州市正在建设大学生的“双创”基地。实现农业部提出的“两减一增”的目标,不断服务荆州的绿色发展和多极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