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新闻中心/News

您当前所在位置: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进退取舍,鄂州选准绿色增长极

             

       一碗清水和一颗珍珠,二者选其一,该如何选择?

    鄂州梁子湖,一头是号称“楚天珍珠第一”、年产值达1.1亿元的珍珠产业,一头是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建设。

    去年4月28日,磨刀矶村小南湖1404亩珍珠养殖蚌被拆除。这意味着,梁子湖区全面退出1.2万亩珍珠养殖。

    鄂州,由水而生,湖港纵横,万千河流入长江。

    长江大保护进行时,梁子湖的治理,是鄂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

    梁子湖流域面积大,水生生物群落类型齐全,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进湖退,梁子湖面积、库容锐减,原本十分丰富的野生鱼类资源也逐年下降。

    坐拥灵山秀水的鄂州,如何进退取舍?如何发挥自然资源禀赋,绘就一幅生态画卷?

    放弃珍珠,选一波碧水

    梁子湖东沟镇,十公里珍珠走廊核心园区,水产养殖面积达2.7万亩。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人依托梁子湖好水,将珍珠养殖技术带进来,迅速掀起一股养珠狂潮。

    很快,梁子湖全区珍珠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全区重要产业支柱。高峰时,全区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诞生了“梁湖珍珠”特色产品。

    30年间,竭泽而珠,终于无法继续。2016年底,经检测,梁子湖珍珠养殖区域,水质普遍降至劣Ⅳ类和劣Ⅴ类。

    30年的积累,梁子湖珍珠品牌早已打响。“丢掉这么大一项支柱产业,损失太大。”要生态,还是要产业?

    一场事关梁子湖水系安全的水生态保卫战打响了。梁子湖区毅然做出“壮士断腕”的决策,全面退出1.2万亩珍珠养殖。

    全面退养后,养珠户们新的发展之路在哪里?区、镇各部门多次组织养殖户进行养鱼、虾稻共养转产转业培训,帮助养殖户再创业。

    拆除了蚌塘,59岁的杨某说:“现在,大家都在怀念过去的一湖清水。钱是挣不尽的,整治水环境是好事,是造福子孙。”

   “逼”出来的环保创意

   “可收垃圾换物品,可烂垃圾进污井,其他垃圾压成饼。”梁子湖区万秀村,这句顺口溜,童叟皆知。

     4月24日上午,四组村民徐金香拎着垃圾,来到村里垃圾分类回收点。管理员雷某清点:两个塑料瓶、一个灯泡、四块废旧电池……然后,雷胜全在“农户积分卡台账”上记录:徐某6分。“这个月已有700多分,可以在村级超市兑换不少商品。”徐某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村级超市与垃圾分类回收点仅一墙之隔,超市的货柜上摆放着酱油、醋、盐等商品,每一个商品都标注着需要兑换的分值。

     垃圾换积分,积分兑商品,万秀村的创意是被“逼”出来的。万秀村坐落在梁子湖畔,2.8公里湖岸线围住大半个村庄。

     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某说,过去村里的垃圾房,里里外外都堆满了垃圾,一到下雨天,污水横流。万秀村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平平。村委会想来想去,决定依照“鸡毛换糖”的办法,对农村垃圾回收并计量积分。2016年7月,万秀村召开村民大会,这个办法得到村民一致认可。

     村里建立统一的制度规章,每一户都有一张垃圾分类积分卡,村里成立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可凭积分卡兑换生活用品。回收的垃圾分类处理,最后由废品处理公司统一回收处理。

     行走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就连垃圾池边,也不见垃圾外溢的现象。去年,万秀村获评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垃圾兑换商品”的探索,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参观学习者。

     花圃下的污水处理池

     菖蒲与茑尾花,美丽花圃之下,是一个微动力污水处理池。

     梁子湖沿岸乡村,这样的纯生态污水处理站,星罗棋布,有208个。

     4月24日一早,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72岁的村民刘某,与记者拉起家常:“过去家家户户污水乱泼,又脏又臭,对梁子湖有污染。这几年,村里修了管道后,大家的污水直接集中处理,各家各户门前的环境也变得更好了。”

     这里紧靠梁子湖,最近的地方离梁子湖不足300米。如今,各家各户都有一根污水管道,最终生活污水进入主管道,送到湾里的污水处理站。

     记者发现,和传统污水处理设施不一样,这座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不大,除了有常规的生物滤池、格栅井等设施外,还有一个人工湿地。经过生物滤池处理后,污水不会直接外排,而是进入人工湿地过滤、沉淀,最终达标后才会排出。这个污水处理站造价低,运营成本低,适合乡村使用。

     为了保护梁子湖,鄂州将湖边工业全退出,并对乡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各村污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后再外排,而镇级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后,再排入梁子湖。

   “钢城”到“港城”的转变

     采菱节、红枫节、赏荷节、蓝莓节次第开展,一个个带着生态字符的节庆活动,在鄂州城乡遍地开花。

     科技创新、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产业顺利入驻,转型升级步履加速。鄂州的绿色增长极,在生态理念激活下成长。

     鄂州市市长说:“鄂州市通过对自然资源等生态要素进行编表赋值,找到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我们把环境综合保护规划,置于所有规划之上。用环境保护规划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统领城市转型。”

     鄂州因钢而兴,钢铁工业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但偏重的产业结构也造成环境容量接近极限。

     鄂州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产业重心由重工业二产向现代服务业三产、从“钢城”向“港城”转型。

     长江水运对外开放口岸、铁路货运枢纽纷纷落户鄂州,伴随着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的落户,更是让鄂州向“港城”的目标靠得更近。鄂州机场,作为中国货运门户枢纽机场,由省、鄂州市和顺丰速运集团联合打造,有望在明年6月全面开工。核心枢纽将于2021年建成运营,到2025年预计年货邮吞吐量245.2万吨,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可望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航空货运物流枢纽。

     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让鄂州逐渐成为一座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城。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