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新闻中心/News

您当前所在位置: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做足湖北“水文章”,打造水生态文明高地——“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全媒体访谈之二十四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祝华 通讯员熊渤 王晓

  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治水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摘要

  ●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

  ●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让湖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要。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明确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强调,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我省水利部门如何牢记殷殷嘱托,把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如何肩负使命、担当作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推进长江大保护,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湖北日报“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举办第24场全媒体访谈,邀请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水利专家和基层水利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

  保障水安全,湖北肩负特殊使命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看待水安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我省在保障水安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上有哪些特殊使命,如何担当作为?

  黄介生: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济发展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量的增长调整为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充分,也不均衡。沿海发达地区总体发展的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边发展边保护,或者说是边保护边发展。发达国家过去走的路子是先污染后治理,我国的高速发展阶段应该说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高昂代价。我们现在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不能再继续走发达国家的老路。

  湖北区位优势独特,连东贯西,而且在资源、产业、市场和创新等方面也优势明显,但和沿海发达地区比,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省内发展也不均衡,因此,如何走出一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具有非常重要的典型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一个水字。湖北是水利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水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举世闻名,为保障湖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湖北水利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方面,传统的洪涝旱等灾害问题频发,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加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增加,导致河湖库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成为新的水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将制约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未来的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加以解决,湖北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安全保障将大有可为。

  焦泰文: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最终影响着国家安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这为我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强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

  7月12日,在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上,蒋超良书记说:“湖北因湖得名、因水而兴、因江而盛,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承担着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责任”。王晓东省长说:“湖北也是世界少有的集重要水资源、水生态、水工程、水产业、水文化为一体的区域”。作为拥有长江干流最长的省份,同时还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我省的水安全保障和水污染治理还直接关系到“一江清水东流”和“一库清水北送”。因此,我省在国家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上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审视现状,我省虽有水优势,但也有水忧患,水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四大问题并存,水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全省水利系统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治水实践,从维护“六个安全”出发,压实责任,担当作为,奋力推动湖北水利从“水忧”向“水优”转变、“水患”向“水利”转变、“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转变,加快构建全省水安全保障体系,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坚实的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保障,将湖北打造成全国水生态文明高地,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推进长江大保护,让荆楚河湖美起来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进长江大保护,我们该如何深化认识,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路径?

  黄介生: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十分赞成习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要修复长江的生态环境,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的问题,首先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谁造成的?当然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经济要发展,就要开发资源,开发资源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扰动甚至破坏。过去我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经济发展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所以造成了对资源的无序开发、无节制的开发,结果就危及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要修复长江的生态环境,就要对我们人类的经济活动、资源开发活动进行修正和限制,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才能逐步修复生态环境。

  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开发活动,过去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工程技术上的局限性,造成了一些负面的环境影响,比如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断面规则化、河岸硬质化、河流静止化和碎片化等等,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理念加以修正、调整。

  焦泰文:近年来,我省按照“共抓大保护”的总要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推行河湖长制,全面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等等。接下来,我省还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水思想为统领,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

  解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欠账,最大的问题在水,水的问题根子在岸上,必须综合施策治理。

  我省将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作,推进“四水”行动和“碧水工程”,以“治污水、净湖水、保江水、促节水”为突破口,打好组合拳精准施策。切实加强江河湖库岸线管理,树立岸线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理念,做到合理开发利用。统筹岸上水上,优化已有岸线使用效率,把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观等融为一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监督监测设施建设,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限制排污总量,依法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坏沿岸生态行为。我省正在大力整治河道非法采砂和入河排污口,在2020年底前,基本清除“三无”(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采砂船,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践行“两山”理论,推进长江大保护,还离不开配套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接下来我省将深入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健全考评机制,落实河湖长责任。建立完善协调联动、督导检查、考核奖惩、社会监督四项机制,促进各地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确保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准确把握水利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协调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机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等重点改革项目,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水利改革项目、措施的落地。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确保水资源永续利用。

  践行“两山”理论,推进长江大保护,必须以治水为切口,加强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民生环境改善,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条件。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补齐水利工程短板,特别是针对我省洪涝灾害暴露出的河湖堤防不达标、易涝地区排涝能力不足、小型水库病险隐患严重等突出短板,谋划好、实施好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重点易涝地区一级外排能力提升一倍、五大湖泊主要湖堤全面除险达标、14条入江重要支流完成除险达标建设、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全部除险加固等“四大任务”。加快发展民生水利事业,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对照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200万人”目标要求,按期兑现省政府向全省人民的承诺。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靳鹏:宜昌黄柏河的治理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黄柏河是宜昌境内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跨区县的河流,黄柏河为宜昌城区的饮用水源地,也是宜昌的母亲河。

  近年来,宜昌市把环保、农业、交通等部门在黄柏河流域涉及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执法职责,进行集中整合,破解“九龙治水”难题,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开展综合执法、常态化监管;提请省人大颁布了《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通过立法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污水防治;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思路,将黄柏河的水质与沿线企业磷矿开采指标挂钩,倒逼企业转型和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科学试验”的路径。目前,流域水质达标率95%,比2014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干流和大部分支流的水质都达到了Ⅲ类以上,实现了保护和发展的统一。

  破解难题,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河湖长制是我省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抓手。目前,我省河湖长制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推进我省河湖长制提档升级,确保将长江大保护系列措施落细落实?

  黄介生:河湖长制是全新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强化了各级领导的生态环境意识,是对经济活动的一个刚性约束,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湖北作为水利大省,在推进河湖长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相关的理论和配套技术还不够完善,比如,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和污染物的消减指标分解,等等,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并加以解决。

  焦泰文:我们充分感觉到河湖长制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抓手。一年多来,我省河湖长制框架体系全面建立。接下来,我省将从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着力创新河湖长制建设路径。打造河湖长制从河流湖泊功能定位→规划引领→明责履职→分步实施→考核奖惩的实现路径。调整河湖功能,突出自然、生态功能,弱化经济、社会功能,建立人与水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突出河湖个性特征,强化综合保护规划编制,实行多规合一,编制“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建立以河湖长负总责、联系部门具体督责,河湖水系行政区域承担落实责任,具体河湖管理责任主体负责保洁管护,社会担负监督义务,上级河湖长负责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考责问责的履职尽责体系;推进分步实施,根据总体时间表、路线图,分步确定年度实施目标,逐步推进治理管护目标实现。

  着力完善河湖长制体制架构。完善河湖长制组织体制、责任机制、制度体系、社会格局,形成“党政负责、部门联动、群众监督、社会共建共享”的河湖长制工作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河湖长制组织体制,建立健全考责问责机制,严格落实党委政府对领导班子的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上级河湖长对下级河湖长的履职考核两条线并行的考核奖惩机制;加快《湖北省河湖长制工作条例》立法步伐,修改《湖泊保护条例》,进一步理顺湖泊管护体制。

  着力搭建河湖长制工作平台。落地落细河湖长会议制度,筑牢筑实考核问责平台,编精编深“一河(湖)一策”方案;搭建好联动机制平台,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会议制度,实化部门联动,强化地域联动;搭建好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大数据,建设大平台,加密监测站点布设,逐步打造智能生态河湖监管系统;以构建生态健康河湖为依托,谋划水生态治理、环境整治等系列大项目,搭建河湖生态水网、水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大平台。

  着力紧扣河湖长制实施主线。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强力推进省河湖长2号令“清流行动”的落实落细。压实河湖长责任,全力打好“十大标志性战役”。同时,超前谋划“碧水保卫战”系列行动,确保河湖治理管护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靳鹏:宜昌从2015年开始试点河长制,2016年全面实施,2017年又进行了深化细化。我的体会是,要抓住党政领导负责制这一关键,河长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充分发挥河长对涉水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九龙共治”的格局。目前,宜昌正在加快编制河湖保护和利用控制性规划,实现河湖保护的源头管控。目前,基层河湖长的治水观念还需转变,要加紧培训,加强考核,确保河湖管护落实到位。 

上一篇
下一篇